“他扎根技術革新領域,先后攻克了能源系統精準計量、電力系統集控等多項技術難題,以追求極致的匠心,將青春播撒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這是同事們對設備檢修中心公輔作業區作業長張磊的一致評價。15年堅守崗位,身兼黨員和工程師雙重身份的他,用初心熔鑄匠心,以創新賦能傳承,先后榮獲陜西省機冶建材系統技術能手等多項榮譽,在智能制造浪潮下譜寫出產業工人的奮進史詩。
數字賦能 智造先鋒
近年來,面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時代命題,張磊大膽創新,通過查閱資料、對標行業先進,編制完成了能源管控平臺建設方案,通過帶領團隊扎根現場,構建能耗分析模型和三維可視化系統,實現了能源介質的精準調控,有效推動企業能耗管理從“經驗管控”向“數字管控”轉型。針對電力系統分布廣、站點多、環境復雜等現實挑戰,他創新組織實施了智能化變電站改造,通過整合10kV子站集群、升級智能巡檢系統,實現設備隱患實時預警與故障閉環處置,電氣事故率逐步降為零,年節約成本超50萬元,為生產系統持續穩定運行構筑起堅實保障。
“工匠精神是永不停歇的自我革新。”秉承這一理念,張磊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在電氣故障預測中的應用,持續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技術攻堅 創效尖兵
他不僅在技術攻堅上是“大師”,在他身上更能看到一種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他主導的轉爐煤氣回收系統優化項目為企業實現回收率提升8.3%,年創效逾1000萬元。
張磊在節能技術改造領域有所成就的同時,他還投身于中厚板空壓站建設中,全程參與新建空壓站電氣設備的選型論證、安裝調試工作,使空壓站設備能效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每年可節約電費300余萬元。
在技術成果轉化方面,他著力推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累計撰寫并發表專業技術論文十二篇。申報的“設備隱患智能診斷系統”等2項專利獲國家專利授權,編撰的《變電站裝備智能化提升改造的應用與探索》等2項課題研究,相關成果榮獲冶金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與三等獎。
團隊引領 育才典范
“在我心中,他既是嚴謹的作業長,更是負責任的‘師傅’。他總是耐心教導我們新工各類現場電氣設備的結構原理與故障診斷技術,用諄諄教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消解了我入職以來的拘謹與陌生。”
機構改革后,為快速填補技能人才缺口,激發團隊“比學趕超”的技術鉆研熱情,張磊大力推行“揭榜掛帥”機制,打破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建立電鉗一體化實訓平臺,實施“理論+實操”定制化培訓,李方寧、王磊等多名技術骨干快速成長,3名青工取得維修電工特種作業證。同時,他帶領團隊推行“大班組”業務整合,實現人力資源效率提升30%,完成生活區外委業務回收工作,當前正在籌劃公司低壓電機維修等業務。
從維修電工到陜鋼工匠,張磊用十五年堅守印證:工匠精神就是做好本職之事,不斷學習,錘煉自我維修技能,傳承匠心。在企業轉型升級的新征程上,他正以創新之犁深耕智造沃土,用匠心持續書寫一名“匠人”的奮斗新章。(漢鋼公司 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