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十里鋼城,有這樣一位“軌道詩人”,他用雙手雕琢機車的每一次轟鳴,用擔當扛起機車運行的安全與高效。他就是陜西省技術能手、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行業“崗位能手”、第三屆陜鋼工匠,龍鋼公司機車司機專業技師——張斌虎。從初出茅廬到行業標桿,他用十三年的光陰書寫了“干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匠心傳奇。
千錘百煉鑄絕技
2012年,剛從寶雞鐵路技術學院畢業的張斌虎,懷著對鋼鐵事業的憧憬踏入龍鋼公司工業站。面對轟鳴的機車與復雜的機械系統,這個年輕人曾因技能短板陷入迷茫。但骨子里的倔強讓他選擇扎根崗位,將宿舍變成“第二課堂”,把機車當“無聲老師”。寒冬深夜,當工友們早已熟睡,他的床頭臺燈仍亮著,機械原理書籍被翻得卷邊,密密麻麻的筆記記錄著求知的熱情;盛夏正午,機車動力室溫度逼近50℃,他卻頂著熱浪反復拆解部件,油污沾滿工裝,汗水浸透衣襟。這份執著很快結出碩果。僅用兩年時間,他就突破重重難關,考取內燃機車J5駕駛證。2016年,他首次站上“鞍鋼杯”技能大賽的舞臺,面對全國高手,憑借扎實功底和沉穩心態,一舉斬獲全國第26名。
榮譽沒有讓他止步,反而化作攀登高峰的動力。此后三年,他主動挑戰技術深水區,啃下DF4DD、DF8B型內燃機車從構造到原理的“硬骨頭”。2023年,陜西省“鐵流杯”職業技能競賽中,作為液力傳動機車出身的選手,他在電傳動機車競賽中脫穎而出,以近乎完美的表現摘得機車司機組“銀獎”。他用實力證明“只要敢突破,就沒有不可逾越的技術鴻溝”。
危急時刻顯真章
2022年,張斌虎被聘任為儲運中心鐵路運輸作業區機車司機專業技師,身份的轉變意味著責任的加碼。一個尋常工作日,機車行駛至牽出線時,柴油機轉速突然失控,如脫韁野馬般飆升至1100轉,刺耳的轟鳴聲讓現場氣氛瞬間凝固。當大家本能地撤離到安全地帶時,張斌虎卻逆向而行,抱著工具包沖向隨時可能爆炸的動力室。緊急熄火裝置失效,他的額頭沁出冷汗,但雙手卻異常沉穩。憑借對機車結構的深刻理解,他迅速打開動力門,精準定位6個發燙的噴油泵撥叉,在高溫與震顫中完成“旋轉90度”的生死操作。1分37秒,發動機轉速緩緩歸零,一場可能導致百萬元損失的重大事故被及時阻止。“當時根本來不及害怕,滿腦子只有一個念頭——保住機車,守住安全。”回憶起驚險一幕,張斌虎語氣平靜,卻難掩眼中的堅定。
在日常工作中,張斌虎同樣是“問題終結者”。面對公轉鐵政策與清潔運輸帶來的新挑戰,他化身“效率工程師”,日夜泡在機車檢修庫和調度室。經過上百次現場調查和數據測算,他獨創“三維點檢法”,將傳統點檢時間從20分鐘壓縮至12分鐘,點檢項目卻增加30%;針對閘瓦損耗難題,他研發“單緩制動法”,使閘瓦使用壽命延長2倍;根據線路坡道特點,他總結出“先闖后爬”操作法,讓單車油耗降至2.4升,年創效30余萬元。
匠心永續育新人
“一個人技術再強,也比不上一支鐵軍。”2021年,以張斌虎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揭牌成立,他從“技術尖兵”轉型為“育人導師”。為攻克機車司機取證難題,這位“鋼鐵直男”自學視頻剪輯,將晦澀的理論知識制作成動畫課件;他打破傳統課堂模式,把培訓搬到機車旁,手把手演示操作要領,讓學員在實踐中掌握“真功夫”。工作室墻上的“戰績表”見證著他的付出:成立四年來,累計授課70余場次,培訓覆蓋率達100%,培養出兩名新生代“J5駕駛證”獲得者。“看到年輕人成長,比自己拿獎還開心。”張斌虎笑著說,眼中滿是欣慰。
十三年如一日,張斌虎用沾滿油污的雙手在鐵軌上鐫刻匠心,以永不言棄的擔當為鋼鐵運輸保駕護航。從技能賽場的榮耀到生產一線的堅守,從危急時刻的挺身而出到創新成果的遍地開花,他用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技藝精湛是立身之本,責任擔當是成事之基。(龍鋼公司 潘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