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鋼公司450㎡燒結機生產現場,璀璨的焊花如星河傾瀉,映照出一道執著堅守的身影。24載春秋、8700多個日夜,他用一把焊槍、一把扳手、一把卷尺、一顆匠心,在鋼鐵洪流中刻下鋼鐵工匠的忠誠與擔當。從初出茅廬的學徒到獨當一面的技術領軍者,從普通鉗工到陜鋼勞模,他用躍動的焊花點亮了人生征程,他就是龍鋼公司450㎡燒結機鉗工高級技師李智。
拿起焊槍 焊花書寫忠誠
“大河有水小河滿,干工作就要盡全力。”這是母親對李智的囑托,這份囑托已融入他的血脈,成為他扎根鋼鐵一線的精神坐標。24年來,他像一顆永不生銹的鋼釘,牢牢鉚在燒結機旁,三伏天鉆進60℃的環冷機搶修,三九夜頂著嚴寒在現場排查設備故障……
“將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這是李智恪守的職業信條。每一次焊接,他都精益求精;每一項檢修,他都全力以赴。2023年,在環冷機設備檢修現場,李智帶領團隊主要負責成品區域的環冷機設備檢修任務。新型環冷機焊接標準極其嚴格:焊縫必須像鏡面般工整,焊槍更要穩如磐石。檢修時間緊、任務重,停機后的環冷機設備余熱未散,在45℃的高溫環境下,他手持焊槍巋然不動,短短半個小時便高質量完成焊接作業,豆大的汗珠順著他的臉頰滾落,滴在他胸前的黨員徽章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芒——那是鋼鐵匠人最純粹的初心在閃耀。
創新思維 攻克焊接難題
“技術革新沒有天花板,敢闖才能破局。”翻開李智的筆記本,扉頁上這行遒勁有力的字跡,正是他敢于創新的最佳注腳。
面對燒結機漏風率難降低這一“卡脖子”問題,他帶領團隊日夜奮戰、潛心鉆研,打破傳統思維,大膽引入柔性密封技術,一舉將主抽風機電流降低13.7%,年可節約電費700萬元。這一突破性成果被寫入《淺談燒結機大修漏風及治理》《燒結機跑偏原因及處理方法》等技術權威論文,成為行業技術革新的標桿案例。從一混加水管改造到320㎡轉臂式環冷機升級,李智參與的技術改造項目,讓一線工人的智慧在鋼鐵工業的最前沿綻放光芒。
薪火相傳 鍛造硬核鐵軍
作為技術大拿,李智深知,真正的價值不在于個人成就的高度,而在于團隊成長的廣度,于是,他開始師帶徒,并毫無保留地將自己二十余年的專業技術傾囊相授,他繪制了200余張設備原理圖,耐心地講解設備原理與操作要點,無數次的現場教學,每一次講解都是匠心的傳承。在他的悉心指導下,團隊先后培養出高級技師5名、技師20名、高級工30名,詹鎮安、劉偉等一批青年技術人員先后榮獲龍鋼公司青年崗位能手、先進工作者、四優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如今,這支平均年齡僅35歲的維修團隊,已成功攻克20余項設備技術難題,成長為一支能打硬仗、善打勝仗的鉗焊工鐵軍。正如年輕鉗工馬昱所說:“跟著李師傅,我們學的不只是技術,更是刻在鋼鐵人骨子里的堅守與擔當。”
焊花飛濺二十四載,初心如鋼映征程。在十里鋼城這片熱土上,李智以實際行動,用毫米級的精度擰緊每一顆螺絲,以焊槍作筆、以匠心為墨,在新征程上,將每一份忠誠熔進鋼水鐵流,書寫著新時代鋼鐵工匠的奮斗篇章。(龍鋼公司 屈冬祥 赫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