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莘莘學子到省級技術能手,漢鋼公司設備檢修中心朱卯用十四年光陰詮釋了何為“工匠精神”。手拿扳手,憑借“一銼毫厘,百煉成師”的匠心,扎根公司軋鋼設備維修一線,先后主導完成高線加熱爐煤氣換向閥分體、1#高線爐前提升鏈取料裝置以及2#高線出爐輥道底座等10余項技術改造項目。他的故事,是平凡崗位書寫不凡的縮影,更是新時代產業工人“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生動寫照。
因為熱愛,從一線工人成長為省級技術能手
2011年,朱卯大學畢業后,基于對機械維修專業的熱愛,投身入一線崗位。14年來,他從一名維修鉗工學徒做起,白天上班練習鉗工打磨基本功,晚上熬夜觀看機械裝配圖樣,工作間隙系統研修數字化課程。憑借勤于觀察、主動作為的職業素養,以及多問勤學、深研善思的進取精神,深得車間技術骨干的悉心指導,專業技能取得突破性提升。通過持續的理論實踐循環提升與多工種復合訓練,熟練掌握了鉗、銑、鏜、刨、磨等技術,成為大家公認的全能鉗工,并于2015年8月,摘得公司鉗工技術比武第三名。
寒來暑往,十年磨一劍。朱卯先后蟬聯第五屆、第六屆、第八屆“陜鋼杯”技能大賽“技術能手”稱號;2020年獲評“漢鋼工匠”榮譽稱號;2023年在第六屆陜西省國有企業職工技能大賽中勇奪鉗工組季軍;2024年榮膺“陜西省技術能手”稱號;近期更獲評陜鋼集團2023-2024年度第三屆“陜鋼工匠”。榮譽紛至沓來,他也完成了從“技術小白”到省級“技術能手”的華麗轉身。
務實創新,傾力解決“卡脖子”難題
朱卯既是技術能手,更是創新實踐者。自2011年參與高速線材設備安裝調試及投產運行工作以來,他始終牽頭組織團隊攻關生產現場瓶頸問題。
針對1#高線上料臺架分鋼輥道撥料臂動作引發的紅鋼變形現象,他通過系統化技術分析,結合文獻調研與在線技術資源研究,創新性提出液壓驅動改氣動驅動的技術改造方案。通過增設撥叉機構與熱檢裝置,實現設備運行穩定性提升,直接產生經濟效益35萬元。
2024年,在2#高線檢修期間,朱卯精準識別出爐輥道底座結構變形與腐蝕超標等安全隱患。借春季設備檢查契機,他主導實施輥道系統升級改造工程,通過自主研制軸承座組件、實施油氣潤滑系統替代方案及傳動鏈條優化配置,實現設備月故障率下降,年度成本縮減12萬元。
創新無止境,目前他正推進1#高線出爐輥道升級項目。同時依托企業焊工專項培訓體系,深入鉆研焊接技術領域,持續為企業生產運營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
傳道授業,“傳幫帶”中綿延匠心薪火
“朱工性格雖顯內斂,但在培訓中,他手把手傳授工藝核心操作規范,電焊作業的運條手法,割槍的操作方法等,快速提升了參培人員精密裝配與調試技術水平。”
作為資深鉗工技師,朱卯將技能傳承視為己任,系統傳授經年積累的核心技術。在他的引導下,張金生、馬金虎等青年技術骨干相繼涌現。與此同時,針對新入職大學生及轉崗人員,他定期開展“傳幫帶”專項技術指導,系統傳授工藝技法,為企業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只要敢想敢干、肯鉆研,平凡的崗位也能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如今,朱卯依然奮斗在生產一線,用智慧和汗水續寫著新時代產業工人的精彩篇章。(漢鋼公司 曹娟娟 劉 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