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追逐的光芒是什么?
你的榜樣是誰?
也許是致力研究
啃下一個個硬骨頭的技術人員
也許是躬耕一線
全力以赴保障生產任務的操作工
也許是守護在你身后
恪盡職守的“黑臉”安全員
他們雖然年齡不一,崗位不同
但卻有著相同的特點
平凡,卻執著
他們是“追光者”,也是一道光
在自己的崗位和領域發光發熱
追光的旅程,從來都不會是一馬平川
腦子活、真拼命、有魄力……大家用這些關鍵詞描述著張漢江。
在一次生產過程中,中包過熱度偏高,澆注溫度受到限制,且班產任務早已下達,面對緊急又兼具挑戰性的任務,有著10余年工長經驗的他堅信“只要班組齊心協力,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他主動與上道工序聯系,及時組織臺下人員做好裝運準備,通過生產調度外圍協調車輛,在30分鐘內將調溫坯頭送到了爐后。同時,優先更換邊流下水口,使八個流拉速均提升至2.9m/min,最終超額完成了班產任務。
每次生產品種鋼,他都仔細檢查每個環節。有人說他太“小心”,他卻認為這就是職責所在。為解決“如何預防鋁氧化帶來的結瘤”技術難題,他主動投身到“塞棒技術的應用”項目中,從試驗到實施,再到穩定運行他全程參與,通過不斷地分析、實驗、總結,使開澆成功率和穩定性大幅提升。同時,牽頭實施了“精煉鋼大包澆鋼全程保護澆注防翻鋼措施”“1#機零段噴淋管角度校正方法”等10余項技術改造,有力保障了產品質量。
追光的力量,源于內心深處那份熾熱
“作為安全員,就是要想方設法給員工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使員工能安全高效地完成工作。”簡短的話語,道出了郭偉12年來堅守的初心。
日行萬步是他的“標配”,一支手電筒、一頂安全帽、一雙透視眼,煉鋼廠的每個角落都留下了他安全巡查的足跡。他堅持對每一項危險作業報備手續、安全措施等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嚴格執行“不安全不作業”要求。他“挑剔”的行為,使現場的危險作業和違章行為大幅降低。
常常相同的囑咐,他每天要重復很多遍。他堅持利用班前班后會、安全活動等組織開展安全培訓,結合事故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員安全意識。同時,堅持以安全管理標準化班組創建為抓手,以強化管理、專業提升、創新突破為重點,嚴格執行班組“4+6”管理模式,推動班組安全管理能力提升,此外,深入推行全員安全積分檔案制,策劃實施“煉鋼廠十項特色安全活動”,創新實施內部安全績效互查機制,每月抽調各業務骨干進行互查互學,有效促進了各作業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追光的進程,本身就是一種璀璨的光芒
“我的師父,是一位既嚴肅又親和的人,他眼里沒有‘差不多’,常常對我們講,對自己要求高一點。”對于晏承濤,徒弟韓健這樣評價。
作為新品研發工程師的他,不斷加強自身專業知識學習,在赴南陽漢冶、西寧特鋼等企業進行對標學習時,白天跟在老師傅身邊追著問、仔細記,將各項技術要領和注意事項熟記于心,晚上則趁熱打鐵,仔細分析總結,形成可“為我所用”的技術經驗。在努力鉆研業務的同時,他把自己的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身邊的同事,通過技能培訓、大講堂等方式開展技術培訓20余次,進一步帶動團隊整體水平的提升。
為精準控制精煉過程,精確判斷鋼水成分和溫度,他堅持對每爐鋼水的過程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及時調整渣料及脫氧劑的配比,有效解決了ER70S-6、30MnSi等鋼種在澆注時出現的絮流情況。對于氫含量的控制,他堅持從原材料上入手,保障入爐材料的干燥,不斷調整冶煉工藝,減少過程氫的生成和侵入,使鋼水中氫含量控制在標準以內。他積極探索降本途徑,牽頭實施用低氮化渣劑代替螢石,用精煉硅鐵粉、碳化硅代替部分鋁粒等項目10余個,累計降本約105萬元。
“上班第一天,我就被現場火熱的場景所吸引,以后的道路,我要繼續奮斗在煉鋼一線……”晏承濤說。(李 囡)